|
内心孩子扰动着的夫妻关系发表时间:2018-11-25 10:47来源:健心海 男人女人恋爱时情深意切,但结婚之后吵架多了起来,爱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每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会有诸多需要未被满足,这些未被满足的需要或是未完成事件,就成为了一个人的“心结”,也是我们内心的“熊孩子”,会在日后(无论多大年龄)的某种情境下跳出来寻求需要的满足,满足后会产生正性肯定的情绪,未被满足会产生负性否定的情绪。所以,成年之后的人际模式往往反映了原生家庭关系模式。夫妻因为有性的亲密关系,夫妻不仅各自被投射了原生家庭中诸多的角色,同时也各自想从对方身上索要的更多。为此个人无意识的需要往往在夫妻关系中“自以为”对方能满足或应该满足,但结果是一次次受伤。 如果我们能多了解自己“内在熊孩子”投射在亲密的另一半身上是什么需要,能自己满足的就自己满足,不能自己满足的就请求对方帮助满足,对方不能帮助满足的,我们也不会有怨言。这样可能在夫妻关系相处中就少一些摩擦,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感恩。 参加过结构式团体沙盘心理技术中级班的心理咨询师都知道,在中级班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性情结”如何影响主人格稳定。除了性情结本身影响主人格稳定外,“非性亲密关系”的需要也常常投射到性亲密关系的需要中。对此,很多学员不容易马上理解。我们就拿出我们学员分享的真实案例,帮助大家复习和理解这个部分内容。 案例1:S君在单位同事眼中是一位好同事、出色的老师、咨询师。他与两位年龄相仿的女同事在同一办公室办公,平时大家都是好朋友,日常工作中经常互相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一日单位搞活动,其中的一位女同事主动提出早晨要稍绕路接上S君和另外一位同事并带上早餐,再一起到达活动地点,S君很高兴。但第二天一早左等右等耐着性子超出预定时间20分钟后,电话响起,女同事说因起来晚了,已经来不及接他了,让S君自己买早餐并打车到活动地点。S君心里小埋怨一下,自己买了早餐并打了车出发了。 案例2:S君平时夫妻关系和谐。因此在家中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孩子眼中的好爸爸。 周末的一天S君所在单位要求其通宵加夜班,因为他家与单位距离很远,故需要开车上下班,妻子为了S君的安全,就主动提出第二天一早下班就去接S君回家,S君欣然接受,心里暗暗得意有这么贤惠的妻子。 坚持一通宵,终于熬到早晨七点工作完毕打卡下班,S君兴冲冲的跑到单位大楼下,满心以为自己妻子会准时出现在停车场,并想象着和贤惠的妻子共进早餐,但是下楼后到处都没有妻子汽车的影子,勉强等了十分钟,还是不来,只有悻悻的一个人去单位食堂吃早餐。早餐结束后,妻子的车依旧没有出现,S君的内心开始滋生儿时烦躁的情绪,那种焦躁的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很有发脾气的冲动,正在这时,妻子电话来了,说刚到。于是电话里S君就和妻子怒怼起来,他电话中大声埋怨妻子不讲信誉,心中没有他,妻子解释他也不听,于是一个美好的周末泡汤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甚至感觉妻子根本不关心他,心里没有他,更不爱他。 大家通过S君的这两个案例,就能清楚的看到,他在与两位女同事的日常相处是正常平稳的,在与异性没有性的亲密关系的情况下,即使是好同事、好朋友,当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不会借助同事的角色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内心孩子的需要。 然而正是因为S君与妻子是有性的亲密关系的夫妻,在与妻子日常的相处中,S君作为丈夫时应该是要展现出丈夫24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能够理解妻子的行为。但是当他遇到儿时的一些情结时,正是因为儿时这些情结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于是他就利用丈夫与妻子这一性的亲密关系并伪装成丈夫的需要来满足其儿时未满足的非性的亲密关系的需要。 |